欧美三级不卡在线播放,男男gay互口免费网站_在线视频网

媒體湖大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媒體湖大 > 正文

朱祖延:半生修典 一世傳燈

來源:新聞中心 作者: 編輯:湖大在線 時間:2012-02-15 字號: 【大】 【中】 【小】

 

朱祖延:半生修典 一世傳燈
文/本報記者趙琳琳
圖/由朱祖延女兒朱寄提供 除署名外
人物簡介
朱祖延(1922~2011),江蘇人。著名語言學家、文獻學家。曾任湖北大學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從事教育工作60余年,先后主持多項國家大型文化建設工程,擔任《漢語大字典》副主編、《爾雅詁林》主編、《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主編。尤其是《爾雅詁林》的編纂和出版,在全國學術界產生了強烈反響。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獻學家朱祖延日前辭世。他與病魔斗爭數十年,以驚人的毅力帶領一群人先后承擔了《漢語大字典》、《爾雅詁林》、《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等多部大型典籍的編纂工作,出版著作總計達數千萬字。在年近九十高齡,左眼幾乎完全失明的情況下,還心系《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的編纂。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朱祖延先生的學生和女兒,聽他們講述朱祖延先生生前點滴。
 
治學
癌病中主持編纂三大詞(字)典
1975年,由周總理親自批準,鄂川兩省擔綱編寫《漢語大字典》,朱祖延受命擔任副主編。1984年,正當《漢語大詞典》進入審定的關鍵時刻,朱祖延因為腎結石病倒了,之后,又被確診為直腸癌,前后接受了3次手術。這時,正逢《漢語大字典》和《成語大詞典》相繼需要定稿,每次術后,這位老人便強忍著病痛與刀傷,步履蹣跚地趕到湖北大學古籍所上班,那場景讓身邊人為之動容。
朱祖延主編的《爾雅詁林》共有一千多萬字,與上世紀初的《說文詁林》被學術界稱作漢語史上的兩大奇觀,曾獲國家古籍類圖書出版金獎。
逝世前夕,朱先生正參與編纂的《中華大典》全書將達七億字,規模與《四庫全書》相當,屬當代學者編纂的最大類書。女兒朱寄說,父親最遺憾的是,沒有看到《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的完成。
 
清樣后要修改自己掏錢讓出版社重新排版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崇興曾和朱祖延共事多年,李崇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說,朱先生是對自己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恩師。
朱祖延先生對待學術非常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有一件事給李崇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上世紀80年代,正逢朱祖延的《北魏佚書考》編纂出版,當時,李崇興在北京讀研究生,受朱祖延之托幫忙在國子監查找、核實和補充一些材料,當時,《北魏佚書考》這本書已交給出版社,排好版馬上就要印刷了,朱先生忽然發現有個地方需要修改,他馬上找到出版社的人要求進行修改。那時采用的還是鉛字排版,幾個字的增刪就意味著后面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工人再次手工排版一遍,但朱先生非常堅持,他說,這個地方非改不可,工人師傅加班額外勞動的錢由我來出。他就自己付錢做了修改。
 
結束中國長期沒有引用語工具書的歷史
呂叔湘先生曾建議,希望有人能夠編寫一本關于引用語的詞典,這項工作最后由朱祖延完成了,他先后編撰了《引用語詞典》與《引用語大詞典》,結束了中國沒有引用語工具書的歷史。
李崇興回憶,朱先生舊學根底很好,讀書多,他在編《漢語大字典》的過程中接觸了大量材料,可以說是以一生的積累承接了這項工作。他說,《引用語大辭典》最早出版時只有約70余萬字,出版后,朱先生又不停地在第一版書稿上進行批注,增加內容,今年最新出版的《引用語大辭典》,總字數已經達到了兩百余萬字。
 
對話朱祖延之女
父親老來慈祥平和,我們會揪他的長壽眉,笑稱他是老貓頭鷹,我女兒還會在他頭上扎小辮
廣州日報:生活中的朱先生是什么樣的,會很嚴肅嗎?
朱寄:平時和學生們一起做研究會比較嚴肅,學生們對他很尊敬,后來,父親年紀大一些,有時學生們也會逗他開心。在家里他是個很慈祥平和的老人,我們都不怕他,他有特別長的壽眉,我們有的時候和他開開玩笑,把他的眉毛揪一揪,說你就是一個老貓頭鷹,我女兒小的時候還會他的頭上扎小辮玩,我們都不怕他,每到這個時候,他都很開心,他晚年特別愿意待在家里,不愿意去醫院,尤其是最后的這幾年。印象特別深的是,武漢的夏天天氣非常炎熱,我小時候,晚上睡覺,特別喜歡躺在他的臂彎里,他會一整夜都給你扇扇子,你會睡得很香,很踏實,我女兒也是這樣。
對他而言,工作就是娛樂
廣州日報:你覺得,朱先生性格最鮮明的特點是什么?他平時有什么愛好?
朱寄:我覺得他很能忍耐,很有韌性,只要是自己樹立的目標,就必須去做。至于外界一些干擾,或者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或委屈,他并不在意,更不會對工作造成影響。
他幾乎沒有什么愛好,就是喜歡看書,或者是寫東西。我常常覺得,除了看書不知道他還能干什么。對他而言,工作的時候也就是在娛樂。
廣州日報:朱先生主編的往往都是些大部頭書典,工作量很大,他每天的工作時間是不是特別長?
朱寄:他在家里的生活非常規律,冬天大約六點多鐘起床,夏天五點多鐘起身,他喜歡種花,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澆花,然后吃早飯,之后就開始看稿子,再看看報紙,喝點茶。下午休息一會兒,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書或看稿子。后來,他身體不好,編《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分典》時,都是學生或同事把稿子送到家里,他在家里看稿。 《中華大典 語言文字典》的編寫工作是他最后比較牽掛的一件事,到現在也還沒有最后完工,每次談起這個,他就覺得比較遺憾,他和很多人談起,說我這個事情沒做完,不能善始善終了。
 
育人
學生論文
不容一字有錯做紅燒肉送給加班同事
不容一字有錯
做紅燒肉
送給加班同事
朱先生治學嚴謹,但在生活上對同事和學生卻十分關心。李崇興說,有一件事情,讓他至今仍然感念。1979年,由于營養不良等原因,我患上了黃疸肝炎。當時,學校沒有隔離措施,生活上也無法得到任何照顧,只好休學回家。我愛人找到了朱祖延先生,朱先生二話沒說,就幫我找到了隔離室,還借到了一輛小轎車親自到火車站接我。又幫我聯系醫院,我一輩子感謝他。李崇興后來進入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每年都要去看望朱祖延先生。
中文系系主任一做30年
湖北大學文學院院長郭康松,在1985年投考到朱祖延門下,就讀碩士研究生。郭康松說,在湖北大學,大家都親切地稱朱先生為朱夫子,先生從1958年開始做中文系系主任,一直做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跟他開玩笑,說你可以實現吉尼斯世界紀錄,就是做一個職位做了將近30年。
他回憶, 作為老師,朱先生非常嚴格。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中有個錯字,沒有校對出來,論文答辯時,朱先生專門提出來,他問我,你的論文中有個錯字你知不知道。他一口就說出了這個字和字義。但在生活上,朱先生對學生卻是非常照顧。 1988年,郭康松研究生畢業,留在古籍研究所工作,當時沒有住房,朱祖延特意安排出一間辦公室給他做宿舍。我們的兩位師弟,都是年紀不大就去世了,朱先生很痛心,自那以后,他見到我們總是叮囑我們,要先照顧好身體,才能做好工作。
和朱先生一起工作時,雖然工作狀態總是很緊張,但卻很開心。郭康松說,當時,古籍研究所有不少年輕人,由于要做課題研究,工作總是安排得很緊張,常常需要加班。先生就自己買肉,做紅燒肉,送過來給我們改善生活,當時情景到現在都忘不了。

聯系我們

地址導航: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

郵政編碼:430062

聯系電話:(027)88664102

版權所有?湖北大學 2016 湖北大學黨委宣傳部 鄂ICP備05003305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4號